作為現代建筑和控制技術的結合產物,智能建筑的應用明顯的已帶有了未來信息社會的標記。這也是社會進步的同時,人們對居住條件和品質的必然要求。近日,各機構和和媒體紛紛舉辦了一系列的家居論壇,理想家居之節能和環保及智能化,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。 建設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術開發推廣中心副主任毛劍瑛就此指出,目前我國的智能建筑市場仍由國外技術系統產品設備占主導,開發商也只是把智能化作為賣房子炒作的內容,而不是作為一種實實在在的為不同的住戶人群提供服務的手段。而且由于智能化建筑是多學科多專業多技術的綜合運用的產品,我國當前的應用就存在突出的問題,如建筑設計與智能化系統設計嚴重脫節。
在前不久結束的“中國國際建筑、家居智能化及社區安防數字化展覽會暨發展論壇”中,與會專家指出,我國的智能化建筑目前處在各部門、各行業、各環節“各自為戰”、“互不協調”的分封做秀局面。同時專家建議,由于建設節能化建筑是一項投資巨大的系統工程,屬于高新技術領域,技術的發展還不成熟,需要有深思熟慮的演進準確性;為了減少決策和抉擇的失誤,以及避免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,必須把技術咨詢列入工程的法定規范程序,項目的開發也一定要把技術咨詢貫穿于工程過程始終。
在剛剛結束的“理想居住系列論壇之二——智慧家居”中,北京紅炫中心負責人付群講到,紅炫中心近兩年來一直與專家和權威機構做研究和討論,就建筑和環保節能家居問題,將相關領域的各方面專家和資源整合,目的是想提高整個行業的操作水準。實踐中開發商大多并不知道什么樣的技術跟人們的理想生活相適應;安全作為主要環節,人們在心里和生理上都有需要,但購房人和開發商一直在困惑;無論智能化在技術的運用和后期的使用維護方面,開發商一直不是很明確;客戶做選擇的過程中,也不明確智能化跟他們有什么關系,智能化到底應該升級到什么程度。
在論壇中毛劍瑛教授也指出,在智能化的環保和節能觀念上,“我國的理念和國外也有差距。我們更看重投資,投資太高我不敢用;而國外是投資高也要用對整個大環境有一個保護”。不論是房地產開發公司還是購房者,在智能化的未來發展中,都還要走一段很長的改革創新之路。 |